Skip to contents
Compliance between social points and increasing regulation
2025-7-2 9:23:17Lesedauer: 1 Min  |   合规知识

社会信用体系与日益严格的监管之间的一致性 Compliance between social points and increasing regulation

社会信用体系与日益严格的监管之间的一致性

近年来,中国对企业的合规要求显著提高。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和其境外母公司,正面临着确保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内部公司规范的日益严峻挑战。政府实施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和员工均产生影响,加之现有法律法规的频繁修订,使得管理层难以全面掌握当前适用于本企业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这不仅增加了企业因违反规定而受到制裁和处罚的风险,也增加了相关个人的风险,因为如果合规要求被违反,个人可能需要承担个人责任。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数字合规解决方案又该如何提供必要的帮助?

 

合规——概念与历史发展

简而言之,“合规”一词描述了遵守适用法律、行政法规和自愿性准则,以及为防止公司内部发生法律违规行为而采取的组织、监管和技术措施。

 

合规起源于英美法系,自20世纪30年代起,企业便被要求采取措施防止自身运营中发生法律违规行为,这一要求基于所谓的“受监管的自我监管”。

在德国法律体系中,“合规”尚未被法律明确定义。然而,2002年制定的自愿性《德国公司治理准则》为其提供了定义依据。

一般合规义务源于公司法以及刑法和行政违法法规定,根据这些规定,管理层可在履行公司法规定的注意义务时因违反法律而承担责任。

 

德国公司法确立了商业判断原则(business judgment rule),根据该原则,如果管理层在作出决策时没有自身相关利益,且在决策前已充分了解情况,并以可理解的方式为公司最佳利益行事,则其不应对错误决策承担个人责任。然而,该原则仅适用于法律未对风险预防制定特定行业规定的情形,例如在职业健康安全、数据保护及产品安全等领域。

 

合规在中国

NPC-Lawmaking-in-the-New-Era-1

 

与上述西方国家的发展相比,合规议题在中国出现相对较晚。若以新颁布和修订的法律数量等指标衡量合规的重要性,从以下概述中不难发现,过去8年间中国对合规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2013年至2021年,立法活动增加了六倍!

 

此外,中国政府已将合规视为打击商业和政治领域任人唯亲及腐败的有效工具。自此,就连由与其他企业、政府部门及社会代表的联系构成的著名“关系网”也无法再解决所有问题或提供优势。习近平主席发起的针对官员的反腐败运动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公职人员变得谨慎,严格遵守法律框架,谨慎行使法律赋予的裁量权。当局也开始依赖数字系统,这些系统可以遵守合规流程并使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可视化。

然而,国家反腐败运动不仅向腐败宣战,还对法律进行了修改。根据修改后的法律,处罚清单更加严格,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均可能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和监督。中国政府还批准了合规结构的实施,并颁布了相应的法律义务。除自愿的内部行为准则外,企业现在还必须满足政府合规要求并记录其实施情况。

 

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包括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是这一发展的基石之一。该体系自2014年起规划,自2021年初起正式实施,整合多部门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对个人、企业及其他组织进行“良好行为”奖励和“不良行为”处罚。地方、省级和国家级数据及记录被整合入中央数据库,并据此授予评级或积分。

目前,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仍在持续完善和扩展中。然而,对企业的处罚和制裁已在线公布,因此可供公众查阅。不过,目前尚未进行全面分析。然而,根据2022年初的补充规定,未来将对企业进行动态风险分类(ABCD),以简化分类并加快行动速度。因此,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全面实施,包括数字化监控,只是时间问题。

 

与德国法律类似,中国法律也适用一般民事、行政和刑事合规义务,公司经理、董事和法定代表人若违反这些义务,可能承担责任。例如,根据中国公司法,公司管理层成员必须赔偿公司因其违反法定或法律义务而遭受的任何损失。中国公司法虽承认“经营裁量权限制责任”原则,但仅作为司法解释而非法律明文规定。

此外,中国还有大量特殊规定,根据这些规定,管理人员及其他责任人可被追究个人责任。特殊责任依据分散于各类法律和行政法规,例如2020年12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2021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2年8月修订的《反垄断法》以及新的数据保护和数据及网络安全法律。

 

随着法律数量的不断增加,在中国市场运营的企业面临的合规要求也在持续提升。除超过290部法律和数千项国家、地区及地方行政法规外,还有大量自愿性及强制性行业标准适用。强制性行业标准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其遵守情况由相关主管部门严格监督。因此,强制性行业标准属于合规要求范畴。

 

数字化合规解决方案

随着公司治理法律框架的日益复杂化,企业需要建立强大的合规文化、完善相关文件,并持续更新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强制性行业标准,以避免获得不良评级、遭受处罚或制裁,或至少降低此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中国政府对那些能够在早期阶段有效处理内部投诉、采取应对措施或制定通用企业标准以确保流程透明可理解的公司给予积极评价,有时还会给予更高的评级或减轻处罚。

 

基于网络的合规管理软件

首批数字化合规解决方案正为中国企业提供实际支持。通过核查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审计合规的文档记录以及将任务透明地分配给特定员工,企业可保持整体把控并确保符合监管机构的合规要求。随着合规要求日益严格,并影响着所有中国企业,那些将合规内化并通过数字化手段确保合规的企业将获得显著竞争优势,并领先于同行。

 

举报系统与专员

不满员工、竞争对手及专业调查人员向监管机构举报法律违规行为,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另一重大合规风险。此外,国家通过多项行业特定法规以经济奖励形式鼓励举报,进一步提高了合规风险。这不仅对企业本身,也对其管理层构成风险。

 

内部举报系统用于报告违法违规行为及其他异常情况,是有效的合规工具,可帮助避免或减少直接向当局报告法律违规行为。内部举报系统能在早期阶段发现管理缺陷和异常情况,为管理层提供时间和机会采取补救措施、准备应对可能的官方检查,并避免声誉和财务损失。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引入电子举报系统并配合任命一名地方监察员已被证明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地方监察员可通过电子举报系统接收信息,并以当地语言与举报人沟通,同时考虑当地文化特点。他们在法律支持活动中对公司情况了如指掌,可在法律评估举报前根据当地法律澄清案件事实。

 

结论

在中国运营的中型企业面临日益复杂的法律环境,合规风险和要求不断增加。鉴于中国法律的最新发展,外国投资企业和其海外母公司应及时掌握法律要求,以避免可能影响公司及管理层个人的不利制裁和责任。因此,我们建议及时分析和评估中国子公司的合规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基于网络的合规管理软件和举报系统,辅以当地的合规专员,可以提供极大的帮助。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文章:

在我们的Eticor博客中,我们分享关于合规性、数字化组织以及Eticor的最新动态和专业信息。

联系人

您对我们的服务有疑问,或者想预约个人咨询?我们期待您的来电!

Hu-Yan
胡妍 YAN HU
 合规经理 Project Manager Legal Compliance 
joanna-bai-rund
白洁琼 JOANNA BAI

合规经理  Project Manager Legal Compliance
jq.bai@eticor.com